為適配當代文化語境,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啟動識別系統重塑計劃,該計劃由優視覺溝通設計總監王德明主導。設計團隊首要目標是打破大眾對客家文化的刻板印象,最終確定以「客」字作為 LOGO 核心結構,融入拼圖概念與繽紛色塊形成視覺主體。交錯的色塊既象征多元族群的交融協作,共同構建桃園客家的豐富文化面貌,也像一扇扇文化視窗,展現桃園作為科技城市的現代感與未來感,同時暗喻客家文化在都市發展中不斷流動、轉化的動態特質。標設網認為,這種去具象化、去標簽化的設計思路非常巧妙,既避免了傳統客家符號的局限,又為「桃園客家」預留了更多詮釋空間,讓客家文化能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被大眾感知。
色彩策略:四色呼應城市品牌,承載文化深層內涵
新識別系統在色彩選擇上延續桃園市整體城市品牌主色調,挑選桃紅、藍、黃、綠四種代表性顏色,構建出親切明快、辨識度高的視覺體系。其中,桃紅象征溫暖與蓬勃生命力,是「桃客風情」的視覺核心,呼應桃園客家的人文溫度;藍色代表科技創新與智慧城市定位,體現桃園客家「前瞻未來」的進取姿態;黃色寓意族群交流與文化活力匯聚,傳遞「凝聚動能」的開放精神;綠色則延伸出對自然生態與土地永續的尊重,承載「文化永續」的核心價值。標設網認為,這樣的色彩搭配不僅讓 LOGO 視覺效果更鮮活,更讓每種顏色都成為傳遞客家文化價值的載體,強化了視覺設計與文化內涵的關聯性。
此外,新識別系統還將與年底推出的 AI 客語學習系統聯動,借助科技力量推動客語在不同世代間靈活高效傳承,真正實現多元、智慧且兼具溫度與包容性的客家文化傳播目標,進一步鞏固新時代的客家文化認同。